欢迎访问区块链世界 今天是 2025年02月06日 星期四
手机版
加入收藏
首页
证券
期货
资本
股票
行情
基金
理财
保险
债券
创投
全球股市
全部频道
热门搜索:
概念股
、
金融
、
股票
债券
当前位置:
首页
>
债券
债市有望保持强势 债基热度或进一步提升
6058只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日,今年以来有6058只债券型基金(A/C份额未合并计算)取得正收益,占全部债基的92%以上。其中,有近30只产品收益率超过7%,更有2只产品收益率超10%。□本报记者刘伟杰今年以来,超九成债券型基金业
[全文]
2024-08-06 04:13
发挥债券指数产品潜力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附英文版)
建立健全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是加快构建我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债券指数产品作为金融产品体系的组成部分,凭借其低风险、低成本的优势,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稳步推进,债券指数持续丰富完善,指数质量在
[全文]
2024-08-01 04:11
衍生品市场日评
外汇期权市场概述:今日市场,CNY Fixing 7.1316 , spot截止当日16:30分最高7.2578, 最低7.2512,振幅66pips,收盘7.2575,境外CNH收盘7.2700,境内外差125pips,美元指数收盘
[全文]
2024-07-30 04:10
国债、国债期货再次走强
2024年7月29日,中国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涨幅扩大至0.25%,报110.64,创历史新高。中国10年期国债活跃券及次活跃券收益率双双下行突破2.17%,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接近2.40%关口。
[全文]
2024-07-30 04:10
经济学家预计美国经济增长 或迫使美联储推迟降息计划
如果经济学家的预测是正确的话,美国经济已经从今年的缓慢开局中反弹,实现了增长。然而,强劲的增长可能迫使美联储推迟降息的计划。目前,交易员预测降息可能会在9月份进行。美国经济分析局将于周四公布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初步增长估计。
[全文]
2024-07-26 04:29
“三低行情”下的地方债
作者:李江一、地方债的现状截止到2024年6月,地方债总额42.42万亿,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债券种类,在利率债中占比42.78%。从2020年开始,上清所和中债登开始完整披露地方债所有投资者机构,从托管数据来看,地方债投资者结构主要呈现出两
[全文]
2024-07-25 04:16
富国银行:料美联储本月将为降息打开大门
转自:新华财经新华财经北京7月23日电 尽管美国政治动荡加剧,投资者仍坚持认为美国利率今年将下降。芝商所的数据显示,美联储下周按兵不动和在9月18日降息的可能性都在90%以上,今年总共降息三次的可能性接近50%。这与拜登退出竞选之前几乎没有
[全文]
2024-07-24 04:14
美债收益率曲线走向正常化 市场博弈利差反转交易
◎记者 张欣然美债收益率曲线的形态和走势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期,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今年1月以来首次高于2年期收益率。业内人士表示,这预示着美债收益率曲线正常化的路径正在开启。市场人士预计,长端美债走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建议做陡美
[全文]
2024-07-24 04:14
传日本当局“秘密”出手 日元飙升超2%
智通财经注意到,由于美国通胀数据低于预期,日元兑美元飙升逾 2% ,市场消息称日本当局出手支持本币汇率。在美国经济数据公布后的几分钟内,日元兑美元一度上涨 4 日元,至 1 美元兑 157.44 日元,交易量的激增让人想起了日本当局过去的干
[全文]
2024-07-13 04:31
债券通高效运行七周年 中国债市国际认可度显著提升
本报记者刘琪七年前,一座连接境内外金融市场的重要桥梁正式“通车”——2017年7月3日,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债券通”)正式启动,“北向通”率先上线运行,为全球机构投资者打开了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又一重要路径。自启动
[全文]
2024-07-04 04:19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末页
共10页
信息排行
投资者太疯狂!“新债王”冈拉克称应考虑持有现金和黄金
对中长期债券市场的一些看法
联储推迟降息,债市怎么看?——美联储1月议息会议点评
衍生品市场日评
全球央行风云:瑞士降息、日本意外加息,美联储与英国央行分歧突显,市场蠢蠢欲动!
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附英文版)
美联储“鸽声”令市场欣喜 年末行情能否更进一步
【机构观点荟萃】凯投宏观:欧洲央行下周将维持利率不变 不会传达鸽派信息
2023年10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国际市场金融担保品管理标准化经验研究
中金所:关于增加3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可交割国债的通知
美债收益率“高处不胜寒”——金融环境大幅收紧 美企业债违约风险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