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区块链世界 今天是 2025年02月06日 星期四
手机版
加入收藏
首页
证券
期货
资本
股票
行情
基金
理财
保险
债券
创投
全球股市
全部频道
热门搜索:
概念股
、
金融
、
股票
债券
当前位置:
首页
>
债券
城投债供给持续减少 机构抢购新发债券
证券时报记者 孙翔峰城投债的供给正在减少。Wind数据显示,5月份城投债净融资规模为-445.22亿元,已经连续4月为负。在此背景下,机构投资者抢购新发的城投债。同时,城投债发行利差维持低位,二级市场利差不断收窄。“2023年四季度以来,城
[全文]
2024-06-19 04:24
国债专辑丨超长期特别国债与国家发展战略:分析与展望
摘 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于今年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且将会在未来几年连续发行。我国过往数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都是为了应对当时的重大经济挑战。从资金投向和发行程序执行效率等来看,本轮特别国债的发行是为了呼应国家未来的
[全文]
2024-06-14 04:20
全球央行风云:瑞士降息、日本意外加息,美联储与英国央行分歧突显,市场蠢蠢欲动!
专题:关注积极信号 本轮A股反弹行情或未结束 汇通财经APP讯——最近一周,全球主要央行相继达到关键节点。其中,瑞士央行成为首个降息的主要经济体,而日本央行则意外地迎来了17年来的首次加息。日本央行的举动显示出
[全文]
2024-03-26 04:09
对中长期债券市场的一些看法
作者:沧海一土狗引子对债券市场的短期观点,我已经表达得十分清楚了:1、货币宽松预期很强;2、投机氛围浓厚。尽管有一些监管方面的传言,但是,趋势的改变需要一些时间,毕竟债市也不是什么老实孩子,2016年也曾搞过一些很荒唐的举动:要跟央行掰掰手
[全文]
2024-03-13 04:08
欧洲央行如期维持利率不变,但承认通胀有所降温!
欧洲央行周四下调了通胀和增长预测,但仍维持利率不变,因为政策制定者仍未充分相信物价压力已得到缓解。周四,欧洲央行连续第四次维持三大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并重申计划在下半年开始减少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投资组合。利率决议公布后,交易员
[全文]
2024-03-09 04:15
张帆:隐债化解及平台转型背景下融资租赁公司业务何去何从
专题:2024年中国债市信用风险展望论坛 2024年3月7日,由联合资信主办的2024年中国债市信用风险展望论坛在北京举行。联合资信金融评级二部高级分析师张帆参与并发表演讲。张帆表示,在隐债化解以及平台转型的背
[全文]
2024-03-08 04:13
联储推迟降息,债市怎么看?——美联储1月议息会议点评
【天风研究·固收】 孙彬彬/隋修平/ 马戎(联系人)摘要联储本次声明一方面强调经济不确定性,后续或将继续坚持“相机抉择”的政策原则,另一方面也给出了更加明确的政策反应函数,委员会高度关注“通胀可持续迈向2%”,后续核心通胀指标对政策及市场影
[全文]
2024-02-02 04:04
投资者太疯狂!“新债王”冈拉克称应考虑持有现金和黄金
专题: “新债王”冈拉克(jeffrey gundlach)此前表示,随着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抢购”行为日益增多,他会考虑持有现金和黄金作为投资选择。双线资本创始人冈拉克,在上周四发布的采访中解释说,目前美国股
[全文]
2024-01-31 04:04
衍生品市场日评
外汇期权市场概述:今日市场,CNY Fixing 7.1097 ,spot截止当日16:30分最高7.1835, 最低7.1761,振幅74pips,收盘7.1805,境外CNH收盘7.1893,境内外差88pips,美元指数收盘103.
[全文]
2024-01-31 04:04
金乌出水:“日本归来”的想象与现实
作者: 青野Tsingyeh(题图:建设中的东京塔,1958)日本,始终是这两年宏观领域炙手可热的话题。有意思的是,宏观场景的转换充满戏剧性,以至于在我们谈起日本时,话题的重心出现了微妙的偏转:即从“中国能从日本的衰退中得到多少借鉴”到“日
[全文]
2024-01-25 04:04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末页
共10页
信息排行
投资者太疯狂!“新债王”冈拉克称应考虑持有现金和黄金
对中长期债券市场的一些看法
联储推迟降息,债市怎么看?——美联储1月议息会议点评
衍生品市场日评
全球央行风云:瑞士降息、日本意外加息,美联储与英国央行分歧突显,市场蠢蠢欲动!
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附英文版)
美联储“鸽声”令市场欣喜 年末行情能否更进一步
【机构观点荟萃】凯投宏观:欧洲央行下周将维持利率不变 不会传达鸽派信息
2023年10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国际市场金融担保品管理标准化经验研究
中金所:关于增加3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可交割国债的通知
美债收益率“高处不胜寒”——金融环境大幅收紧 美企业债违约风险抬头